湖北日報訊 王曉東
  能否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,一個關鍵性因素就是要確立新思路。
  新思路來自對中央決策的緊跟和深跟。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,是中央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作出的戰略判斷,明確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任務、方向、路徑。這一判斷本身就是重要的思維創新,要全面認識和準確把握其豐富內涵,必須切實把思想認識統一到黨中央的戰略部署上來,扭轉已經過時、不再管用、不利於發展的工作方式和方法。過去衡量一個地方的發展,增長速度快、生產總值高可說是最重要的評判標準。但在新常態下,我們要的是有質量、有效益、可持續的發展,不再單純以發展速度論英雄。只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,就要保持平常心,保證決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。過去強調穩增長,往往只有擴投資這條路徑,習慣於鋪攤子、上項目,速度一降就“大水漫灌”短期刺激,速度暫時上去了,但治標不治本,表象問題解決了,深層問題卻積累了;顯性的難題化解了,隱性的風險卻浮現了。而在新常態下,穩增長更多地要靠釋放改革紅利、激發市場活力來實現,關鍵是保持穩增長與調結構之間的平衡,將更多精力放在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上,降低經濟發展的風險。
  新思路來自對發展規律的掌握和把握。新常態下,我國經濟發展向形態更高級、分工更複雜、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,增長速度由高速轉向中高速,發展方式由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益型集約增長,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、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,經濟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。適應這一新趨勢,我們既要著力穩增長、保就業、防風險,更要主動調結構、促改革、轉方式。特別是在新常態下,創新驅動將占據經濟增長的核心位置,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、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、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。面對新常態,各地要找準比較優勢,確定創新驅動發力點,避免同質化競爭。湖北創新資源富集,科教優勢相對突出,因此要在深化科技改革上先人一步,加快建立市場為導向、企業為主體、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,讓機構、人才、裝置、資金、項目活躍起來,著力推動經濟走上創新驅動的內生增長軌道。
  新思路來自實踐工作中的創新和創造。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,但各地發展極不平衡,差異很大。因此,主動適應新常態,既要強調同一性,也要尊重差異性,既要與中央決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,又要積極鼓勵各地根據實際確定發展目標,開拓進取,主動作為,大膽突破。不同區域,經濟的潛在增長率、結構調整的空間和創新發展的驅動力不盡一致,不能要求各地整齊劃一、齊步邁進。有的地方發展目標可以高一些,有的地方就可能會低一些。在保證質量效益的前提下,應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展得快一點,為服務全國大局之“穩”作出更多貢獻。同樣,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,也要推動改革的頂層設計和基層創造良性互動,賦予地方改革試驗權,鼓勵不同區域的差異化試點。總之,在新常態下謀劃改革發展,要求我們既要吃透中央精神,領會改革頂層設計的戰略意圖,保證改革不走樣,又要堅持從實際出發,創造微觀搞活的小氣候,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創新活力。只有這樣,改革發展才有源頭活水,才能沿著正確道路闊步前行。
  (原載《求是》2015年第1期)
  (原標題:主動適應新常態要有新思路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t37itwuv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